济南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济南大学

[切换城市]
济南站> 济南教育> 济南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

山东师范大学

英文名: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山师或山师大”,“SNU或SDNU” 所在地:济南 院校代码:10445 类型:综合类

省部共建大学
  • 山东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山东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2317名,其中专任教师186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20人,正高级职称414人、副高级职称722人,博士生导师 153人。有 3名双聘院士。11人次入选全国“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8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6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5人12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4人9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学校领导连续四届当选山东省委委员。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学科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先后1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国家优青。27人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

  • 李 鹰
  • 姓 名:李 鹰  性 别:男  所在系所:教科所  最后学历:本科  最高学位:学士  职 称:研究员  E-mail : ly220022@163.com  联系电话:0531-86180182  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改革与实验 青少年性教育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教育学原理  导师简介:  李 鹰,1963 年 1 月生,九三学社社员,现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分会理事,山东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研究的主要领域:基础教育改革与实验,青少年性教育。近十年来,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主持或承担中央统战部、全国教科、省社科及省软科学重点项目十余项。成果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实验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位),中央统战部优秀理论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二位),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位)、二三等奖各一项(独立)。
  • 田道勇
  • 姓 名:田道勇  性 别:男  所在系所:教育系  最后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博士  职 称:副研究员  E-mail : tdy250014@163.com  联系电话:  研究方向:可持续发展教育  导师类别:教育硕士  招生专业:  是否兼职:  导师简介:  田道勇,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伦理、当代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教育基本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一项、参与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社会科学》、《环境教育》、《人文地理》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
  • 向海英
  • 姓 名:向海英  性 别:女  所在系所:学前教育系  最后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博士  职 称:副教授  E-mail : xianghy6@126.com  联系电话:  研究方向:学前心理学,学前健康教育,学前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评价  导师类别:硕士  招生专业:学前教育学  是否兼职:  导师简介:  向海英:女,副教授,博士。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课程评价评价中心中心副主任,山东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心理学会理事,山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学前课程与教学论、学前健康教育、学前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社会发展与教育等。自工作以来,先后在《学前教育研究》、《教育评论》、《当代教育科学》、“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7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明天出版社出版著作和主编教材共4部,参编教材8部。主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等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1项,并担任子课题负责人。研究成果分别获山东省教育厅优秀论文三等奖、山东师大优秀论文二等奖、山东师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山东师大优秀教学奖;同时,获山东师大第三届“大学生良师益友”、山东师大“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 张茂聪
  • 姓 名:张茂聪  性 别:男  招生专业:教育学原理  研究方向: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政策与管理(MPA)、公民与道德教育  最高学历:教育学博士  职 称:教授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是否兼职:本校  E-mail:maocongzhang001@163.com  导师简介  张茂聪,男,生于1968年12月,山东青岛人,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专家组成员,山东省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组的核心成员。  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政策与管理、公民与道德教育,并在生命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也有较深的研究。  2000年以来,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项目 3项,目前主持省部级“十一五”重点研究项目5项,参与国家重点研究项目2项。出版著作18部,其中专著4部,合著5部,编著1部,主编8部。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报(教育科学版)》等发表论文60多篇。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华东六省一市优秀图书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一、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育厅第三、四届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省教育厅三年一届)、山东省教育厅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1项。
  • 王向华
  • 基本情况  姓 名:王向华  性 别:女  所在系所:教育学系  最后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教育学博士  职 称:副教授  E-mail :xhwang@126.com  联系电话:  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  是否兼职:本校  导师简介:  王向华,女,1974年11月生,山东济宁人,教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兴趣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公民与道德教育、高等教育。主要成果:参加编著、译著共7部,在《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目前主要参加和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管理类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课题。
  • 陈月茹
  • 姓 名:陈月茹  性 别:女  所在系所:课程与教学系  最后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博士  职 称:副教授  E-mail : chenyueru20@126.com  联系电话:  研究方向:比较课程与教学论  导师类别:硕士导师  招生专业:比较教育学  导师简介:  陈月茹(1969-),1997年毕业于山东师大,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华东师大,获博士学位,专业为比较教育学,研究领域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先后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全球教育展望》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全国教科、省社科、省软科、省教科等研究课题8项,参与教育部师范司课题、华夏基金会与教育部基教司联合研究项目多项。曾获山东省第二届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
  • 徐继存
  • 姓 名:徐继存  性 别:男  所在系所:课程与教学系  最后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博士  职 称:教授  E-mail : jicunxu@163.com  联系电话:86180181  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学原理  是否兼职:否  徐继存:男, 1967 年 12 月生,山东沂南人,现任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南京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华东师大理解教育研究所、西南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研究员,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和课程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课程与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育研究》、《课程 · 教材 · 教法》、《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教学论研究二十年》、《课程论研究二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2004 年版)《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教学论研究丛书》(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出版专著《教学理论反思与建设》、《教学论导论》等(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2001 年版),参编著作多部,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和多次省部级优秀教学和科研成果奖。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基金项目 “教育学知识的社会学考察”、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学论学科概念的考辨与整合”等。
  • 王 冰
  • 姓 名:王冰  性 别:男  所在系所:学前教育系  最后学历:本科  最高学位:本科  职 称:教授  E-mail :wb986@163.com  联系电话:0531-86818118;13964098986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学前艺术教育;学前美术教育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学前教育课程;学前艺术教育  是否兼职:否  导师简介:  王冰教授(1955年—),男,山东招远人,现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副主任(主持工作)、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前教育硕士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幼儿园课程研究、幼儿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教育研究、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中国化研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研究、齐鲁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研究等工作。近年来承担、主持完成国家课题3项,省部课题7项。其中主持完成的“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系统工程研究”项目,被鉴定专家组鉴定为“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研究的领先水平,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撰写的“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研究报告”是入选《中国教育百年大事记》的100篇文章之一,并被邀请与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活动。主持完成的“幼儿国防教育教程”项目,被鉴定为“开创了我国幼儿国防教育教材体系的先河。”研究成果已经在全军推广使用。多年来本人以学前教育为主攻方向,以课程与艺术教育为侧重点,以立足山东、面向国内,走向世界的学术研究意识,通过与广东、深圳、珠海、广西、青海、宁夏、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河北、天津、上海、黑龙江、山东等全国二十多省市合作,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10余部,发表文章30余篇,从事着各项学前教育研究工作。
  • 印小青
  • 姓 名:印小青  性 别:女  所在系所:学前教育系  最后学历:大学  最高学位:学士  职 称:副教授  E-mail : jnnj1126@163.com  联系电话:85778186  研究方向:艺术教育、音乐教育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艺术教育  是否兼职:音乐学院兼硕士生导师  导师简介:  印小青,1957年3月,副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国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艺术教育、儿童音乐教育、中外音乐教育比较。2004年在山师大音乐学院担任音乐艺术教育方向硕士生导师:1、中外音乐教育比较;2、艺术导论等课程。2006年担任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研究生导师。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4项已结题。专著《现代儿童艺术教育论》2006年9月获山东省科技厅软科学办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2002年6月获教育部艺术教育司颁发的优秀论文三等奖。《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概论》课程,2005年获山师大教学科研优秀课程奖。在山东省各地创立实验基地60余所。多篇论文发表在具有较高层次的《学前教育研究》杂志和《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上。有些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金传宝
  • 姓 名:金传宝  性 别:男  所在系所:课程与教学系  最后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博士  职 称:副教授  E-mail : jinchuanbao@163.com  联系电话:0531-86186732  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  导师类别:硕士  招生专业:教育史、比较教育  是否兼职:否  导师简介  金传宝,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9-1991.7,山东师大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9-1994.7,山东师大教育系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方向硕士学位,1994年7月至今在山东师范大学工作,2002.9-2005.7,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12月获教育史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教育史和比教教育。近年来在相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1部,承担山东省社科十五课题1项。
  • 丁海东
  • 姓 名:丁海东  性 别:男  所在系所:学前教育系  最后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博士  职 称:副教授  E-mail : dhd221@126.com  联系电话:0531-86182168  研究方向:学前课程与游戏;学前教育原理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学前教育学  是否兼职:否  导师简介:  丁海东(1973.4—),男,山东临沭人。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学前教育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学前课程与游戏”研究方向带头人。《学前教育研究》编委,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山东省学前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本科教学承担的主要课程有:教育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游戏论等。研究生教学承担:学前教育原理、儿童游戏研究、儿童教育理论流派等专业课程。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学前儿童游戏、儿童精神哲学、儿童德育等。主要代表性著作有《学前游戏论》、《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等。近年来在《学前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山东省第三届教育科研一等奖1项等。目前,作为负责人正承担着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立项课题与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各1项。
  • 赵承福
  • 姓 名:赵承福  性 别:男  所在系所:教育学系  最后学历:本科  最高学位:  职 称:教授  E-mail :  联系电话:  研究方向:当代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教育学原理  是否兼职:本校  导师简介:  赵承福,1942 年 12 月生,省民革副主委、省政协常委、省政府参事。曾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等职务。长期以来致力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绩。十余年来,先后承担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省哲学社会科学及省软科学重点项目十余项。出版学生心理学、中小学教育评估、山东教育通史等学术著作共 12 部,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 30余篇。成果先后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实验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中央统战部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多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被评为山东省科技优秀工作者两次,1992 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时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两届)。
  • 戚万学
  • 姓 名:戚万学  性 别:男  所在系所:教育学系  最后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教育学博士  职 称:教授  E-mail : qiwx@sdnu.edu.cn  联系电话:0531-86180008  研究方向: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哲学、比较教育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教育学原理  是否兼职:否  导师简介:  戚万学,男,1962年5月生,山东梁山县人,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规划组成员、全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会理事、全国德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研究》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山东省教育研究基地”负责人、山东省“十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学科带头人、山东省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德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哲学、比较教育等。讲授的主要课程:德育理论专题研究、现代西方道德教育思潮研究、教育哲学等。承担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重点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立项课题,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项目、中英国际合作项目(中方负责人)等共12项。主要成果:出版学术专著3部,编著、主编和译著共8部,在《道德教育杂志》(英)、《教育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  获得的学术荣誉、奖励: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曾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标兵、山东省精品工程十佳理论工作者、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山东师范大学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被省政府记二等功,并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资助,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培养学生:自1994年,指导13届42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其中有29名已获硕士学位,其中4名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自2001年,指导6届16名博士研究生,有5名已获得博士学位,其中一名毕业论文获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
  • 曹明海
  • 姓 名: 曹明海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2年7月  单 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职 称: 教授 博导  学 历: 大学  :  曹明海,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课程教学论硕士点带头人,课程教学论博士点语文方向带头人,文学与语文教育博士点带头人,兼任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阅读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  曹明海教授在其所从事的教学科研领域中积极开拓与建构,科研成果颇丰。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文学解读学导论》、《语文教育文化学》、《语文阅读活动论》、《语文教学解释学》、《语文教学本体论》、《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等学术著作10多部,主编4部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学通用教材,主编3套学术丛书,包括《新世纪语文教师发展丛书》(共6部)、《语文新视野丛书》(共5部)、《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共5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同时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九五”立项基金课题《文学解读学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课题《语文教育文化学研究》、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课题《中小学文学鉴赏与教学》,以及山东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课题《语文教育学研究》、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研究》等多项。另外,获全国第一届教育理论图书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10多项。  研究特色:本人从80年代初开始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多年来主要研究语文教师发展理论、语文阅读理论和文学解读理论、语文教育文化学理论等。  学术反响:本人的研究成果《文学解读学导论》、《新世纪语文教师发展论》、《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语文教育文化学》等,《光明日报》、《中国图书评论》、《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学语文教学》等报刊都发表过评论,给予较高评价。同时,在各种学术著作及学术论文中有大量引用,从网上统计大约引用300多处,人大复印资料、高校学术期刊文摘等都曾复印、转载本人的多篇论文。另外,扬州大学、华东师大等院校均把本人的有关论著作为研究生参考教材和必读书目。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不少大学和教育机构均购进了本人的多部论著作为教学参考用书。  承担主要项目:  1、文学解读学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项目 1997  2、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2001  3、语文教育文化学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立项课题 2002  4、中外文学鉴赏理论研究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立项课题 2001  5、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性教学实验研究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2001  6、语文教育学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 山东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重点课题 2003  主要科研成果:  1、著作等 :  《文学解读学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文体鉴赏艺术论》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语文阅读活动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外文学作品鉴赏》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语文教学策略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语文教育思想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语文教育智慧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语文教育学》(主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语文教学解释学》(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语文教学本体论》(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语文陶冶性教学论》(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语文教育观新建构》(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语文新课程教学论》(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代表性论文:  拓开内隐外秀的艺术奥区 《名作欣赏》1991年第1期  透视文体营构的艺术秩序 《名作欣赏》1992年第2期  意象解读艺术论 《文艺研究》1997年第2期  生活:语文教学的源头 《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6期  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变革 《文学评论》2004年第6期  后现代课程观的新视野 《语文建设》2002年第2期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期  心灵与世界的对话 《文艺评论》1998年第4期  整化语文工具观的建构 《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2期  语文教材观的新建构 《语文建设》2003年第6期  语文:文化的构成 《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7、8合刊  语文阅读课程的建构 《语文建设》2005年第1期  语文发展性语文学习观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1期  文本解读:读者的建构活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年第11期  语文教育的文化特性与情致 《山东师大学报》2005年第1期  语文教学系统论的建构 《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论语文教学中文学意境的解读 《齐鲁学刊》1997年第2期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经典阅读考察 《中学语文》2006年第2期  论语文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语文教学材料论的建构 《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第9期  科研获奖:  1、《新世纪语文教育发展丛书》 “全国第一届教育理论图书”二等奖 国家新闻出版署2000年  2、《新世纪语文教师发展丛书》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年
  • 周均平
  • 周均平,1954年10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博士点文艺美学方向带头人。1987年7月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6月于山东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文学院院长,校特聘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分委员会、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企业文化学会美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全委员会委员(理事),《文学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学》编委,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入选山东省社会科学人才库。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审美文化及审美教育研究。出版独著、合著、主编、参编著作19部,在《文艺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2篇,其中12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国内权威反响刊物全文转载。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1项,山东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多项及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另获山东省教学名师奖及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9项。在当代美学研究、秦汉审美文化研究和审美教育研究上形成明显特色。  一、承担项目  1、《新世纪文艺学发展趋势研究》,2001-200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2位。  2、《秦汉审美文化研究》,1997-2000,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的子课题,主持人。  3、《悖论的超越:泰纳美学与20世纪社会学美学的历史演进》,1999-2002,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文艺学大视野丛书》的子课题,主持人。  4、《审美理想研究》,2001-2003,山东省"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主持人。  5、《高校美育专题研究》,2002-2004,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子课题,主持人。  6、《文艺社会心理学》,1993-1995,山东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  7、《以培养综合创新能力为中心,全面提高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2002-2004,山东师范大学新世纪教育创新计划重点课题,主持人。  二、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  1、《秦汉审美文化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  2、《美学通论》(二人合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  3、《语文审美教育论》(二人合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年。  4、《审美教育概论》(第2位),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年。  5、《美学》(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6、《美学概论》(副主编),齐鲁书社,1999年。  7、《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8、《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主要撰稿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9、《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主要撰稿人),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年。  10、《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主要撰稿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论文:  1、《美学转型问题研究综论》,《文史哲》1998.3。《新华文摘》,1998.8,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8.7全文转载。  2、《论自然美系统》,《文艺研究》1995.5。  3、《论泰纳美学的基本原理或轴心概念:"三要素说"》,《美学》1991.10。  4、《泰纳的文艺典型观略论》,《山东师大学报》1991.5。  5、《泰纳的文艺本质论》,《齐鲁学刊》1991.6。  6、《“镜子”说的发展与变革》,《学习与实践》1993.3。  7、《论姜夔“自然高妙”说的美学内涵及意义》,《求是学刊》1993.3。  8、《泰纳的文艺批评论》,《东岳论丛》1997.1。  9、《泰纳“三要素说”新论》,《文学理论:面向新世纪》,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10、《自然美与审美教育》,《理论学刊》1997.6。  11、《审美文化研究概观》,《东方丛刊》1998.2。  12、《走向新世纪的审美文化研究》,《山东师大学报》1998.3。  13、《论师范院校学生应具备的美育素养》,《社会科学家》1998.4。  14、《辩证和谐美学的三重超越》,《东方审美文化研究》1998.2。  15、《泰纳美学方法论二题》,《山东师大学报》1998.6。  16、《现实与浪漫的统一--秦汉审美文化的重要特征》,《山东师大学报》2000.4。  17、《繁富与稚纯的统一--秦汉审美文化的重要特征》,《东岳论丛》2002.5。  18、《美与善的统一--秦汉审美文化的重要特征》,《管子学刊》2002.4。  19、《凝重与飞动的统一--秦汉审美文化的重要特征》,《山东社会科学》2002.6。  20、《论人与自然的本源性和谐--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山东师大学报》2002.4。  三、获奖  1、《美学转型问题研究综论》,获1999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独立)。  2、《语文审美教育论》,获2001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  3、《美学通论》,获1998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美学概论》,获1994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秦汉审美文化研究》,获2001年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6、《跨世纪历史性转换的前奏》获1999年山东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独立)。  7、《文学理论课程、教材改革》,获1993年山东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  8、《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研究》,获2001年山东省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
  • 周 波
  • 周 波(1952、5——) 男,山东省枣庄市人。1983年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基地负责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文艺学专业中国诗学与美学、文化产业管理。  近年来已出版(或即将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其中专著2部,主编著作5部,副主编教材3部(教育部推荐精品课程文科教材和教育部组编教材各1部,高教社推荐教材1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文艺报》等国家级报刊、核心期刊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承担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及横向课题数项,主要有《中国生命美学思想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十五”重点项目)、《中国美学范畴研究》(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之一)、《中国美学形态研究》(山东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人间词话>集释》(山东省古籍整理项目),以及目前正在主持的创新教育项目《中文一级学科研究生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山东省教育厅省级立项)等。  科研、教学成果获山东省教委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省级指导优秀学位论文奖,以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科研奖、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师奖、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学奖、指导研究生优秀硕士论文奖等。  开设文学概论、中国美学、文化创意与策划等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名著选读、中国诗学研究、文化产业管理等硕士生课程,中国文论研究专题、中国文论经典文本研究专题等博士生课程。  指导文艺学研究生和教育硕士研究生共60余人,已毕业40余人,并分别获文艺学学位和教育硕士学位。  已出版或即将出版的部分著作索引:  1、《中国美学思想阐释》(专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  2、《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3、《奥斯卡获奖电影赏析》(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4、《中国古代文论》(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文学鉴赏》(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苏轼论画校注》(专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8、《文化创意与策划》(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9、《艺术知识与文化产业管理》(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已发表部分论文索引:  1、《论狂狷美》(《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2、《论“隐秀”的美学蕴涵》(《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6期)  3、《康德“意象”说与王国维“意境”说之比较》(《中国比较文学》1997年第6期)  4、《论摄影诗的意境结构》(《文艺报》2002年8月30日)  5、《古代“中和”思想与现代艺术美》(《理论学刊》1997年第4期)  6、《论庄子的“大美”思想》(《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7、《论“圆美”的美学内涵》(《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8、《略论现代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9、《展望与探索——关于新世纪文学理论走向问题的再思考》(《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13辑2003年5月)  10、《应重视毛泽东文艺思想元问题的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14辑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金莲现象与审美文化的变异》(台湾《中文》2003年第3期)  12、《仕与隐:先秦士人的独立人格》(台湾《中文》2004年第4期)  13、《21世纪文学精神的文化指向与文学人格建构》(《戏剧丛刊》2006年第2期)  14、《爱河永注的诗意人生——评尼古拉斯·斯帕克思的《笔记本》(《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第4期)  15、《论王国维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基础》(《文学理论:面向新世纪》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6、《论王国维意境范畴的思想内涵》(《文艺学元问题的多维审视》论文集,齐鲁书社2005年版)  17、《凝成诗情画意的雪国之恋——评门瑞瑜的散文》(《山东当代散文作家论》论文集,泰山出版社1998年版)  18、《“穷”“富”与文学创作》(《文论报》1997年2月15日)  19、《道家的自然美论与现代人格美》(《青年思想家》1997年第3期)  20、《孤云野鹤·苏曼殊——读陈星的传记文学》(《东方文化周刊》1997年第34期)  21、《语文教育中的“为学”与“为道”》(《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第10期)  22、《语文教学的“匠”与“艺”》(《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第10期)  23、《语文教育与文化品格的培养》(《临沂师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4、《语文教育与独立人格的培养》(《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5、《如何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语文学习与传统文化底蕴的培养》(《现代语文》2002年第10期)
  • 陈乃华
  • 姓名:陈乃华  性别:男  出生日期: 1950年3月22 日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职称:研究员  毕业学校:山东师范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先秦秦汉历史文献  研究特色:以地下出土文献与传世古籍相比较以揭示先秦秦汉历史的真相,并解决了一些聚讼解经的具体问题。  学术反响(尽量写实):所发论文为重要学术期刊(书籍)作出肯定评价者有:  《中国史研究动态》1986年1月;  《全国高等学报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5月;  《中国历史学年鉴》1992、1998年;《新华文摘》1997年5月;  《中国社会科学前沿报告》1998年;《秦汉史通讯》2000年;  论文《秦汉族刑考》收入中国社科院“百年精品”项目《法史考证重要论文汇编乙编》  承担主要项目:  省古籍办:《郑玄佚注》1995年  《中国历代蒙学丛书》1996年  《银雀山汉简阴阳书校注》2006年。  主要科研成果  1、著作等:《秦汉官吏法研究》齐鲁书社,1993年  《郑玄佚注》齐鲁书社,1995年  2、代表性论文(20篇以内):  ①《秦汉不道罪考证》,《中国史研究》1991年2月  ②《论齐国法制对汉制的影响》,《中国史研究》1997年2月  ③《早期阴阳学说的重要文献》,《文献》1997年1月  ④《从汉简〈占书〉到〈晋书·天文志〉》,《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5月  ⑤《盐铁专卖与西汉中期社会危机》,《山东师大学报》2001年2月  ⑥《论汉代的市》,《山东师大学报》2001年2月  ⑦《秦汉族刑考》,《法史重要论文汇编》乙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 张茂华
  • 姓名: 张茂华  性别: 女  出生日期: 1948年9月28日  职称: 研究员  主要兼职:山东省语言学会理事  毕业学校: 山东师范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文献  研究特色:训诂学、词典学及先秦诸子散文。  承担主要项目:  1、1975-1985年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的编写。  2、1985-1995年参加山东省古籍整理规划项目《山左名贤遗书》的整理与研究,并合作完成子项目《读史漫录》《读史纠谬》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3、1995-1998年主持并完成山东省古籍整理项目《历代家训集成》。  4、1996-1999年主持并完成山东省教委社科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研究》。  5、1999-2001年主持并完成山东省古籍整理项目《齐鲁山川文献集成》。  6、2000至今年合作主持山东省古籍整理项目《山东历代要籍提要》。  7、2006年至今承担山东省古籍整理项目《尸子校译与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  1、著作等:  (1)《汉语大词典》(主要撰稿人之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1994  (2)《读史纠谬》(参编,齐鲁书社 1989)  (3)《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参编)天津学苑出版社 1990  (4)《二十六史精粹今译》(编委兼《宋史》分部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  (5)《二十六史精粹今译续编》(编委兼《宋史》分部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2  (6)《毛泽东言语词典》(副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2  (7)《中国史籍精华译丛》(参编)山东大学等四家出版社 1994  (8)《中华传统文化粹典》(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  (9)《读史漫录》点校(合作)齐鲁书社 1996  (10)《赵翼诗编年全集》(参编)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6  (11)《郑玄集·郑玄文集》(点校)齐鲁书社1997  (12)《现代行业语词典》(常务副主编) 南海出版公司 2000  (13)《中国儒哲十大名著》(编委)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1  (14)《齐鲁山水诗文大观》(主编)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2  (15)《齐鲁历史名人》(第一作者)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4  2、代表性论文(20篇以内)  (1)古籍注释严谨、谦虚的范例(合作) 古籍研究 2003、1  (2)《史记》“三家注”对谓语结构中名动语义关系的分析(第一作者)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2  (3)关于汉语成语释义和引证的规范问题(第一作者)中国语文 2005、1  (4) 谈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中的订误及其理据(第一作者)山西大学学报2006、2  获奖  1、科研奖  (1)《读史纠谬》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1  (2)《汉语大词典》获国家首届优秀图书奖 1993  (3)《山左名贤遗书》获国家首届古籍整理优秀丛书奖,《读史漫录》是其中一种。1997  (4)《中华传统文化粹典》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7  (5)《现代行业语词典》获海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2001  2、教学奖  获2006年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奖
  • 吴义勤
  • 职称:教授;博导  职务:学科带头人;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  研究方向:中国新时期文学  吴义勤,男,汉族,文学博士,1966年2月22日生,江苏海安人。1995年苏州大学博士毕业后赴山东师范大学任教。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教授,1998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点省级学科带头人,山东省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兼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别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出版《漂泊的都市之魂》、《中国当代新潮小说论》、《文学现场》、《目击与守望》、《告别虚伪的形式》等著作多部,在《文学评论》、《新华文摘》、《文艺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齐鲁文学奖等各种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近10项。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及重点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2000年当选“山东师大十大杰出青年”,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04年当选“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  承担主要项目:  1、国家社科规划课题:“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文化反思”,1996;  2、国家社科规划课题:“中国90年代长篇小说艺术问题的反思”,2001;  3、国家社科规划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新生代小说家研究”,2004;  4、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90年代山东文学的现状与问题”,2000;  5、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新生代作家与21世纪的中国文学”,2001;  6、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课题:“文学巨匠与现代文化建设”,2003;  7、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中国新生代作家研究”,2003;  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  1、《漂泊的都市之魂――徐訏论》(专著),苏州大学出版社1993;  2、《中国当代新潮小说论》(专著),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3、《文学现场》(专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  4、《目击与守望》(专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  5、《告别虚伪的形式》(专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6、《对话的年代》(专著),明天出版社2005;  7、《长篇小说与艺术问题》(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代表性论文:  1、《新潮小说与21世纪中国文学的未来》,《新华文摘》全文,1997.3;  2、《告别“虚伪”的形式》,《新华文摘》全文,2000年5期;  3、《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批评》,《文艺研究》2002年5期;  4、《难度·长度·速度·限度》,《新华文摘》全文,2002年11期;  5、《新时期小说研究的深化与突破》,《文学评论》,2003年2期;  6、《在怀疑与诘难中前行》,《新华文摘》全文,2003年11期;  7、《90年代新生代长篇小说论》,《文学评论》2004年5期;  8、《极端的代价》,《新华文摘》全文,2005年4期。  9、《批评何为》,《文艺研究》2005年9期,《新华文摘》全文,2005年23期。  10、《秩序的他者》,《南方文坛》2005年6期。  获奖:  科研奖:  1、《难度·长度·速度·限度—关于长篇小说文体问题的思考》,2004年获国家级“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  2、《极端的代价》,2005年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  3、《新生代长篇小说论》,2005年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4、《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批评》,2003年获国家级的“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5、《中国当代新潮小说论》,2002年获国家级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6、《文学现场》,2002年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7、《难度·长度·速度·限度》,2003年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8、《目击与守望》,2002年获山东省首届齐鲁文学奖和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  9、《文学鲁军新锐文丛》,2003年获山东省优秀图书奖。  10、《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批评》,2004年获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11、《告别虚伪的形式》,2005年获山东省优秀图书奖。  12、2005年庄重文文学奖。  教学奖:  2004年“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  2006年“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 魏建
  • 魏建教授,1958年生于青岛市。现任山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兼任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山东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第八届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  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负责人。主持并完成了3项省级教学改革课题,参与主编全国“高等院校21世纪人文素质教育教材”1种,主编其他教学改革教材7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2位)、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位)、二等奖(第1位)、三等奖(第1位)各1项,被聘为教育部第二届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指导的博士毕业论文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  已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编学术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文学评论》2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篇、《鲁迅研究月刊》和《郭沫若研究》11篇。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分卷第一作者)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还获得刘勰文艺评论奖等其他省级科研奖3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被《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等杂志聘为编委,还被聘为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郭沫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近年来魏建教授的主要学术精力集中在对《郭沫若全集》之外散佚的大量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这一工作已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学界极为重视。2009年8月在美国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举行的世界第一次郭沫若学术大会上,魏建教授获得“2009郭沫若研究杰出研究奖”。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88号
  • 电话:
    %u0030%u0035%u0033%u0031—%u0038%u0036%u0031%u0038%u0030%u0038%u0030%u0034
相关推荐
重庆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贵州财经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财经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藏藏医学院师资好不好,西藏藏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贵州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财经学院师资好不好,西安财经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北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