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济南大学

[切换城市]
济南站> 济南教育> 济南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

山东师范大学

英文名: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山师或山师大”,“SNU或SDNU” 所在地:济南 院校代码:10445 类型:综合类

省部共建大学
  • 山东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山东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2317名,其中专任教师186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20人,正高级职称414人、副高级职称722人,博士生导师 153人。有 3名双聘院士。11人次入选全国“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8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6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5人12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4人9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学校领导连续四届当选山东省委委员。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学科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先后1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国家优青。27人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

  • 毛伟宾
  • 姓名:毛伟宾  性别:女  籍贯: 山东莱州  所在系别:心理学院  学历:研究生  学位:理学博士  职称:教授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电话:0531-86180195  电子信箱:wb_mao@163.com  毛伟宾,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心理学、记忆心理学和语言认知。  论文:  1. Mao W. B., Yang Z. L., & Wang L. S. (2010). Modality effect in false recognition: evidence from Chinese Charac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5(1):4-10  2.毛伟宾 孙丽苹 于婷婷. (2009). 压力与认知方式对基于事件错误记忆的影响,应用心理学, 3.  3. 毛伟宾.(2009)编码阶段的分散注意对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影响. 心理科学,32(6):  4. 毛伟宾,杨治良,王林松,袁建伟. 非熟练中英双语者错误记忆跨语言的通道效应,《心理学报》, 2008 (40) , 3.  5.毛伟宾. 工作记忆容量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08 (31), 3.  6.毛伟宾, 杨治良. (2008). 重复学习对错误记忆的通道效应的影响. 心理科学, 31(6): 1326-1329.  7.毛伟宾,王林松. 工作记忆、干扰与一般流体智力,《心理科学》,2007 (30),3.  8. 毛伟宾, 顾维忱. (2008). 关于二语习得关键期的脑神经语言机制研究及思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2: 38-41.  9. 毛伟宾. 双语语义表征研究进展及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当代教育科学》,2006,15.  10.毛伟宾.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当代教育科学》,2003,10.  11. 毛伟宾. 教师职业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中国成人教育》,2003,4.  12. 毛伟宾. 心理学视野中的双语教学问题之我见,《山东教育科研》,2002,5.  13. 毛伟宾. 影响学生寻求帮助的意愿与行为的因素,《心理学动态》,1999年,3.  14. 张承芬,毛伟宾. 考试焦虑、能力自我知觉与学生成就归因关系初探,《心理科学》,1992,6.  15. 张承芬,毛伟宾. 能力自我知觉与成就归因,《心理学探新》, 1991,3.  16. 李锡海,毛伟宾. 价值观与社会心理,《社会心理研究》, 1991,4.  17. 毛伟宾. 犯罪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结果价值,《公安大学学报》,1999,2.  18. 毛伟宾. 少年攻击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青少年研究》,1999,2.  19. 毛伟宾,佘瑞琴. 论社会心理在社会发展与变革中的作用,《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9,2.  20. 毛伟宾. 关于素质教育立论依据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1999,8.  21. 毛伟宾. 小学校长与心理科学,《山东教育科研》,1999,2.  22. 毛伟宾. 不同能力自我知觉学生对成败的人际归因倾向初探, 《山东教育科研》, 1991,1. 人大复印资料1991,3全文复印.  23. 张承芬,张景焕,林泳海,毛伟宾. 优秀企业家心理特点初探,《社会心理研究》1991,3.  24.毛伟宾.素质教育实质论,《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2.  25.伟宾.也谈心理科学应为学校改革服务,《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5.  26.毛伟宾. 试论薄弱学校的提升与改善,《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7.毛伟宾.浸入式双语教学及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4.  著作:  1、刘文明, 毛伟宾. 素质教育概论. 大连: 海事大学出版社, 1999.  2、李锡海. 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概论. 副主编.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3、周卫勇. 教育改革论. 副主编. 南海出版公司,1999.  4、林丰勋. 教育心理学原理. 参编. 南海出版公司,1999.  5、张文新. 心理学与教学. 参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6、李寿欣等. 基础心理学实验教学指导,副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承担的课题:  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类记忆的多重机制及其能力培养研究”  项目批准号:06JZD0039, 子课题负责人  2.山东自然科学基金:儿童青少年羞怯的结构特点及干预,第四位。  3.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儿童错误记忆发展研究,课题主持人。  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执行功能对算术估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第二位。  5、山东师范大学教学立项课题:认知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主持人。  获奖:  1、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三等奖,2009年,第一位。  2、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度教学优秀奖.  3、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度优秀研究生教学奖  4、1999年获全省干训优质课一等奖.  5、2000年获济南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  6、2000年荣立济南市政府三等功.  7、2002年获济南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 王美芳
  • 王美芳,女,汉族,山东省广饶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团队成员,山东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及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经历:198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获硕士学位;1999-2000年应邀赴英国渥斯特大学访学;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92-2000年,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副研究员2000-2006年,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授2006年至今,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发展主要研究领域:儿童社会认知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学校适应;儿童青少年社会能力的发展与培养;家庭与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主要研究课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个体自发特质推理、自发特质推理与自发特质转移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课题批准号:312711040), 研究时间为2013年至2016年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父母体罚和身体虐待与儿童青少年适应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课题批准号:11YJA190017),研究时间为2011年至2014年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Parents’ Role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hildren’s Academic and Emotional Functioning (课题批准号:BCS-1023170),研究时间为2010年至2013年4、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自发特质推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课题批准号:ZR2009CM080), 研究时间为2009年至2011年5、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学前儿童焦虑与气质、家庭背景的关系 (课题批准号:DBA080166),研究时间为2008年至2011年6、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课题批准号:09CJYZ10),研究时间为2009年至2010年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乡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02JA880025),研究时间为2002年至2007年8、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学前儿童焦虑的结构与发展特点(课题批准号:2005B503021),研究时间为2005年至2007年9、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儿童早期焦虑的发展特点、成因及教育对策(课题批准号:06JDB066),研究时间为2006年至2007年10、山东省教育厅实验教学项目:发展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研究时间为2006年至2008年11、国际合作课题项目:中意青少年道德发展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时间为2004年至2006年科研获奖:1、《儿童掌握能力概念的发展特点》,2005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2、《儿童掌握能力概念的发展特点》,2005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独立)3、《儿童行为与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的发展》,获2010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4、《学前儿童焦虑的发展特点》于2010年被评为临沂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教学获奖:1、《发展心理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获2008年山东师范大学校级实验教学改革与技术成果二等奖2、2008年被评为第三届山东师范大学“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3、2007年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4、2006年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奖5、2006年指导的硕士论文《4-6岁儿童的焦虑、人际认知问题解决及两者的关系》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6、2009年指导的硕士论文《自发特质推理的ERP研究》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7、2010年指导的硕士论文《父母体罚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小学儿童适应的关系》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科研成果:论文与研究报告(“﹡”标注作者为通讯作者)2012年2012年1. Yan, X. M., Wang, M. F﹡. & Zhang, Q. (2012). Effects of gender stereotypes on spontaneous trait inference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gender schematicity: Evidence from Chinese. Social Cognition, 30(2), 220-231.2. Zhao, J. X., Xing, X. P.& Wang, M. F﹡. (2012)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pence Children’s Anxiety Scale (SCAS) in Mainland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26, 728-736.3. Xing, X, P. & Wang, M. F﹡. Sex differences in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ld and severe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children’s internalizing problem behavior in a Chinese sample.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In press).4. Wang, M. F﹡. & Xing, X. P.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arental corporal punishment in China: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pouse’s corporal punishment. 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 (In Press).5. Zhang, Q. & Wang, M. F﹡. The Development of Spontaneous Trait Inferences: Evidence from Chinese. Psychological Reports (accepted).6.王美芳﹡, 张燕翎. (2012). 学前儿童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追踪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王美芳﹡, 邢晓沛. (2012). 小学儿童父母体罚的基本特点.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8. 王美芳﹡, 张燕翎,于景凯, 邢晓沛. (2012). 幼儿焦虑与气质、家庭环境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9. 刘蓓, 王美芳﹡, 邢晓沛. (2012). 父母严厉管教与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印刷中)10. 方荟, 王美芳﹡, 邢晓沛. (2012). 学前儿童父母的教养压力与严厉管教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印刷中)2011年1. Xing, X. P., Wang, M. F﹡., Zhang, Q., He, X. R. & Zhang, W. X. (2011).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al Physical Aggression and Children’s Externalizing Problem Behavior in China.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5(5), 699-708.2. 王玉廷, 刘莉, 王美芳﹡. 母子依恋与幼儿焦虑的关系. (2011). 学前教育研究, 3, 59-62.3. 刘莉, 王美芳﹡, 邢晓沛. (2011). 父母心理攻击: 代际传递与配偶对代际传递的调节作用. 心理科学进展, 19(3), 328-335.4. 闫秀梅, 王美芳﹡. (2011). 内、外归因个体自发特质推理与自发情境推理的比较. 心理科学, 34(1), 155-159.
  • 司继伟
  • 个人信息  姓名:司继伟  性别:男  工作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籍贯: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  学位:教育学博士  职称:教授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电子信箱:sijiwei2000@yahoo.com.cn  邮政编码:250014  教育背景及出国经历  1986年8月至1992年6月,在山东省阳谷县第三中学学习  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在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学习,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在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习,以《高中生学业成就心理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一文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指导教师张庆林教授  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基础心理学专业学习,以《小学儿童估算能力研究》一文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张庆林教授  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法国普罗旺斯大学(Université de Provence)暨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认知心理学实验室访问学者,联合研究算术认知中的认知灵活性。合作者Patrick Lemaire教授  主要社会兼职  1.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分会理事  2.山东心理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  3.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系副主任  4.国际元认知协会会员(Member of International Metacognition Association)  5.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Learning、《心理发展与教育》等专业杂志审稿专家  专业、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领域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认知发展与学习、思维与决策、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  主要研究领域:  1.问题解决  2.元认知与自我调节  3.数学认知  4.职业心理
  • 纪林芹
  • 个人信息:  姓名:纪林芹  性别:女  籍贯:山东惠民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电子信箱:sdjlq@126.com  教育背景:  1996.9-2000.7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获学士学位  2000.9-2003.6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获硕士学位  2004.9-2007.6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  主要研究领域:  儿童青少年的攻击、问题行为的发展及其控制,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跨文化研究,发展心理病理学  研究课题: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儿童早期外化行为问题与母亲教养关系的研究”(07JCXLX005),2008~2010  2.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儿童攻击发展与社会认知的关系”(EBA080304),2008~2009  3.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儿童攻击的发展与母亲教养、家庭功能的关系”(S07YC19),2008~2009  4. 美国健康研究院(NIH)“Parenting and Children’s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2008~2012
  • 张文新
  • 张文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  实验室主页:http://www.psy.sdnu.edu.cn/casbd/  荣誉称号  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05-2010)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6-2010)  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2008)  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2006)  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2008)  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06)  教育经历  1989.9—1992.7,山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获硕士学位  1995.9—1998.7,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2.7—1995. 10,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讲师  1995.11—1999.9,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  1999.10—2006.10,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10—现在,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团体任职  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山东心理学会理事长  《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心理与行为研究》、《应用心理学》编委  青少年研究学会(Society for Research on Adolescence)会员  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会员  儿童发展研究会(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会员  国际攻击研究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esearch on Aggression)会员  研究方向、领域与手段  研究方向:个性与社会性;青少年发展;应用发展心理学。  研究领域:儿童青少年的攻击、欺负/受侵害问题及其控制;家庭、同伴与儿童青少年发展;青少年的未来取向;积极心理学;应用发展心理学;青年创业。  研究手段:行为测量、神经科学、遗传学、质性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课题  1. 山东省创业促进会科研项目: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2010-2012。  2. 山东省创业促进会科研项目:山东省创业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地区创业状况的评,2010-2012。  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遗传与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主动性攻击与反应性攻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ZR2010CM006),2010-2013。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遗传与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攻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30970905),2009-2011。  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基于心理辅导的青少年犯教育改造途径研究(08JJDXLX270),2009-2011。  6.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欺负/受欺负与同伴背景的关系(DBA070073),2007-2010。  7. 科技部基础研究专项(973项目)子课题:中国儿童青少年发育特征调查—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青岛胶州市、日照市岚山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数据库建设,2008-2009。  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城市和农村高中阶段青少年的未来取向(07JAXLX002),2007-2009。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儿童的攻击与同伴侵害:发展轨迹、稳定性及其性别差异(30570612),2006-2008。  10. 科技部基础研究专项(973项目)子课题:中国儿童青少年发育特征调查—社会性与情绪领域测量指标确定及积极与消极行为工具编制,2007-2008。  11. 加拿大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SSHRC)课题:Negotiating Resilience: Protective Processes of Children in Transition across Cultures and Contexts,2006-2008。  12.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儿童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理与认知基础的研究(Y2003D01),2003-2006。  13.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师范大学学习与认知实验室项目:早期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及其与气质、父母行为之间的关系,2004-2005。  14.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的欺负问题及其干预的研究(DBA010175),2002-2004。  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儿童欺负行为与社会认知及人格特点关系的研究(01JAXLX015),2001-2004。  16. 山东省教育厅项目:个体自主性、父母权威与亲子关系: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研究(J02Y01),2002-2004。
  • 张景焕
  • 姓 名:张景焕  性 别:女  招生专业:心理发展与教育  研究方向:学习与创造  最后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博士  职 称:教授  E-mail :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  是否兼职: 本校  张景焕 1965 年 9 月生。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创造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已培养毕业研究生30余人,在读 13人。研究领域为创造性基本理论及学生创造性培养。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心理科学》等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出版了《创造教育原理》、《培养创造力》、《尊重教育》等学术专著 4 部。先后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实验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一项。在研究中建立了稳定的实验基地( 100 多所学校)。目前承担的课题有:“创造型教师成长的内外环境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经结题的课题有“教师创造性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关系的研究”(全国教科“十五”规划课题),“创造性人才效标群体的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之子课题), “教师创造心理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等。 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包括:认知策略、学习迁移、学习动机、教师心理素质、心理测量等。  2000年-2009年科研情况  一、主持研究的课题  1. 创造型教师成长的内、外环境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课题编号08JAXLX010)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在研) 2008—2011年  2.创造型教师培养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编号:FBB030760)  教育部十五规划 规划课题(在研) 2003-2006年  3.创造性教学心理研究(课题编号:03BZJ13)  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 五规划重大课题(在研)2003-2006年  4.创造性教学评价研究  山东省教育科研基地重点课题(在研)2002-2005年  5.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  教育部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已结题) 1996-2001年  6.小学生创造力开发与研究  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已结题)1997-2001年  7.中小学教师创造教育观的研究(课题编号:105ZS8)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已结题)2002-2004年  8.创造心理研究(课题编号:J02Y03)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已结题)2002-2004年  9. “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分项课题—“创新人才效标群体研究”(课题编号:03JZD003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结题) 2004-2006年  10.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成长历程及相应的培训设计(课题编号:2005JG42)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 2005—2007年  11 中小学教师创造教育观的研究(课题编号:105ZS8)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结题) 2002—2004年  二、主要研究成果(论文,2000年以后)  1.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 心理学报 2007年第1期 第一作者  2.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 教育研究 2004年第3期 第一作者  3.创造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心理科学 2007年第4期 第一作者  4.师范生心理素质评价量表的研制 心理科学 2004年第2期 第一作者  5.教师心理素质的隐含研究 心理科学 2001年第5期 第二作者  6.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评价量表的研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年第3期 第一作者  7.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年第1期 第一作者  8.师范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特征 心理学探新 2008年第1期 第一作者  9. 教师对创造力培养的认识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外国教育研究 2008年第11期 第二作者  10.创造性教学策略现状与对策 全球教育展望 2009年第1期 第二作者  11.教师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教学行为与策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  12.注意在创造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 第三作者  13.学生的学习——从建构走向创造 山东师大学报 2004年第1期 独 立  14.创造效能感的在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培养. 当代教育科学 2008年4第4期 第二作者.  15.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成长历程反思 当代教育科学 2007年第17期 第一作者  16. 中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特点研究 当代教育科学 2004年第5期 第一作者  17. 创造心理成分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培养 山东师大学报 2002年第2期 独立  18.创造活动课的设想与实践 山东师大学报 2000年第3期 第一作者  19.创造活动课的活动指导模式 山东师大学报 2000年第6期 第一作者  20.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研究报告 山东师大学报 2000年第6期 第一作者  21.创造教育模式探析 山东教育科研 2001年第9期 独立  22.小学数学创造性教学过程与策略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1年第9期 第一作者  23.在创造的天空自由翱翔 人民教育 2000年第7、8期 第三作者  24. Zhanh Jinghuan, Jin Shenghu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Style and Creativ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39 (5~6) . Suppl. SOCT~DEC 2004(SSCI收录).  25. Zhanh Jinghuan, Chen Xiuzhen. A Study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Course of the Instructional Ability of Primary Teach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39 (5~6) . Suppl. SOCT~DEC 2004(SSCI收录).  三、主要研究成果(著作与教材)  1.《创造力培养的原理与策略》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著作 独立完成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年7月 教材、第一作者  3.《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年2月 编委  4.《创造活动》(实验教材,修订版)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年10月 第一主编  5.《尊重教育》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7年10月 第一主编  四、获奖情况  1.2001年“青春期性心理研究”(课题), 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第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位  2.2002年“教师心理素质的隐含研究”(论文),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第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位  3.2000年“阅读困难的实质与测量”(论文), 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二位  4.2006年“师范生心理素质评价量表的研制”(论文), 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位
  • 李寿欣
  • 个人信息  姓名:李寿欣  籍贯:山东即墨市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电子信箱:Shxli2001@gmail.com  教育背景  1987年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获学士学位  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获硕士学位  2006年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博士学位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研究方向  人类认知及其个体差异,脑与认知  主要研究领域  近些年来,主要在以下一些领域进行过探讨:第一,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所具有的认知活动特征、学习策略、阅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第二,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的脑机制的研究;第三,关于认知方式的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研究;第四,前瞻记忆、视空间工作记忆的机制问题的研究,等等。  科研成果  发表的学术论文  1.李寿欣,徐增杰,陈慧媛: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外部干扰的眼动研究。心理学报,2010,41(5):1149-1157  2.单西娇,李寿欣:由两个模型看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机制的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1684-1691  3.张利增,权朝鲁,李寿欣:提示对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 2010, 33( 6):1405-1407  4. 陈慧媛,岳鹏飞, 李寿欣:决策风格与认知需求和控制源的关系。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25(2):53-56  5. 李寿欣,罗良,宫大志,戴桂旭:呈现方式与认知方式对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2):104-108  6.李寿欣,董立达,宫大志:注意状态、认知方式与前瞻记忆的TAP效应。心理学报,2008,39(11):1149-1157  7.李寿欣: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图形一致性判断过程中的ERP研究。心理学探新,2008,28(3):47-52  8.宫大志,李寿欣:多种心理学实验生成工具的比较分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70-75(通讯作者)  9.李寿欣. 关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理论及其理论模型修订. 西南大学学报, 2008,34,(1):19-21  10.马妍妍, 李寿欣. 个体智力差异的脑电生理学基础——来自EEG和ERP的证据.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6):872-877(通讯作者)  11 .刘凤美,李寿欣. 老子的心理学思想在心理治疗三要素中的价值.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7(2):154-157  12.董立达,李寿欣. 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6(5):52-55.  13.姚茹,李寿欣, 董立达,贾广珍. 老年人返回抑制之特征分析.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 29(2):44-47  14.李寿欣,周颖萍. 认知方式与材料复杂性对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06, 38(4): 523-531.  15.刘宁,李寿欣. 外显和内隐记忆中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记忆偏向. 心理科学,2006, 29(5):1111-1115.  16.李寿欣,宋艳春. 不同认知方式中小学生的前瞻记忆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22(2):18-22.  17. 金玉华,李寿欣. 沉思——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研究与进展.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2006(1):80-83.  18.李寿欣,许芳.中国人格量表在师范大学生中的应用及其与认知方式关系的探讨. 山东师大学报, 2006(5):140-143.  19.李寿欣,杨建伟. 《实验心理学》重点难点解析. 现代教育, 2006(9.10):60-61.  20 .许芳,李寿欣,金玉华. 斯腾伯格思维风格理论的研究进展.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9-21
  • 杜秀芳
  • 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杜秀芳  性别:女  学位: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博士  职称:教授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电子信箱:dxflxc@sina.com  研究方向:社会认知、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与决策  发表论文(2005年以来):  1.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态度特点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10,9,第一  2.框架效应研究30年,济南大学学报,2010,5,第一  3.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两种不同视角.教育科学研究,2009,4:独立  4.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认识论信念的结构与特点.中国特殊教育,2009,1:52-57,独立  5.学生的认识论信念——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63-66,第一  6.杜郎口中学学生自我概念特点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8,6:39-41,第一  7.传播领域中的第三人效应及影响因素.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1:92-95,第一  8.科学探究的认知机制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007.2,第一  9.科学探究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视角.教育导刊2007.6,第一  10.成人学习的特点分析.中国成人教育,2007.8,第一  11.杜郎口中学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7.15,第一  12.国外外群体同质性效应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006.2,独立。人大《心理学》复印  13.道德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6,12,独立  14.影响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当代教育科学2005.23,独立  15.Du X. F. & Zhao S. Q. The Influence of Self-related Task and Frame on Risky Decision Making.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10,Melborne.  参编教材与著作(2005年以来):  1. 专著:科学探究心理学,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8  2. 合著: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7  3. 参编:心理学与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2  4. 参编:人格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主持的课题(2005年以来):  1.我省城乡居民风险态度及对消费决策的影响,2010年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课题编号:BS2010SF026  2.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一般课题,课题编号:BHA100048  3.大学生风险态度与职业选择,2010年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课题编号:JI0WH09  4.自考生自主学习特点及指导研究,200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课题,课题编号:2009JKS4008  5.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2006年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115GZ23  6.内隐刻板印象研究,2003.6-2006.6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105GZL1。已结题
  • 郭庆科
  • 个人简历  郭庆科,男,1969年8月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心理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理测量、心理统计、人事测评、人格心理等。  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  1988年—1992年在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93年—1996年在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学习,获普通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  2000年--2003年在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任教  2006-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6-2003年在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任教  2003-2009年在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任教  2009年-在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任教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中国教育统计与测量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  高级统计和测量、人事选拔、本土化测评工具开发  发表的学术论文  郭庆科 周京 王楠 情景性和行为性面试的有效性对比──基于多面Rasch模型MFRM的证据,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1  王洪友 郭庆科 民族院校新生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9  郭庆科 戚菲 罗夏墨迹技术对心理障碍学生诊断的有效性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9.11  郭庆科 姜增生 情绪与社会能力测评与培养的重要意义, 教育科学,2009.3  郭庆科 王洪友 董冶 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反应风格的特点及其意义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11期  郭庆科 王炜丽 戚菲 陈雪霞 罗夏墨迹技术的近期发展与争论心理科学进展 2008.6  罗夏墨迹技术在人员素质测评中的有效性(心理学报待处理稿)  行为性与情景性面试的构想效度与效标关联效度(心理学报编委会待讨论)  郭庆科 李芳 陈雪霞 王炜丽,拟合指数的影响因素及临界值的选择,心理学报,2008.1  韩 丹 郭庆科 王 昭 陈雪霞, 考试抄袭识别的心理测量学研究回顾 心理科学进展 2008.1  郭庆科 王炜丽 陈雪霞,验证性因素分析中模型拟合的判断,心理学探新,2007.4  郭庆科,韩 丹,王 昭,时 勘.中国高中生的反应风格及其效应,心理学报,2007.1  王昭 郭庆科 岳艳. 心理测验中个人拟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心理科学进展, 2007.3  郭庆科,王 昭,韩 丹,时 勘.人格测验中题目正反向陈述的效应,心理学报,2006.4  周晶, 郭庆科. 罗夏墨迹技术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的相关特征(英文). 中国临床康复, 2006,42  郭庆科,王海,韩 丹.社会期望性反应及其对人格测验的影响,教育科学,2006.3  郭庆科,苗金凤,王昭.IRT展开模型及对非累积反应机制的检测,心理学探新,2006.1  郭庆科,陈英敏,孟庆茂. 自陈量表分析中应用IRT的可行性,心理学报,2005.2  周晶, 郭庆科. 用项目反应理论分析自陈量表时最佳模型的选择(英文). 中国临床康复, 2005,44  郭庆科,单志艳. 典型相关分析与测验效度的验证,教育科学,2004.6  郭庆科,周晶. Likert量表分析中不同IRT模型的有效性,心理学探新 2004.3  Guo Qingke. Construction of Emotional Competence Scale. 2004.8.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SSCI收录)  郭庆科,孟庆茂. 罗夏墨迹测验在西方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心理科学进展, 2003.3  郭庆科,孟庆茂. 对罗夏测验中某些认知发展质量记分及相应部位记分的解释, 心理科学,2003.2  郭庆科,李群英. 智力的多元理论述评, 中国成人教育, 2003.1  郭庆科,周晶. 论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 当代教育科学, 2003.3  郭庆科. 罗夏墨迹测验与16PF在人格测量中的对照研究, 心理科学, 1999.6  郭庆科.中日集体主义传统差异的跨文化心理分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9.3  郭庆科,战秉聚. 罗夏墨迹测验的实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8.1  著作  郭庆科,郑宇红,王昭. 心理测量与评估,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5.4  郭庆科. 教育评价与测量,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  郭庆科.心理测验的原理与应用.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7  获奖情况  论文“自陈量表式测验应用 IRT 的可行性”, 获2005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005年5月.  论文“自陈量表式测验应用 IRT 的可行性”, 获2005年大连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5年4月.  论文“人格测验中题目正反向陈述的效应”,获大连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进步奖二等奖(大连市政府奖)。2007.3  著作“心理测量与评估”获大连市科研成果一等奖,2008.12  人格测验中题目正反向陈述的效应 论文奖 郭庆科 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 2008.9.24  中国高中生的反应风格及其效应 论文奖 郭庆科 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 2008.9.24
  • 刘弘
  • 个人简历  刘弘,教授,博士,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1998年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管理工程与工业工程博士点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术带头人。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项目负责人。2007年当选为全国十七大代表,是山东省第七、八、九届党代会代表,山东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自1982年起任教,主讲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多门计算机主干课程,主编过5本计算机教材。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在香港理工大学主持完成两项研究员基金项目。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首位),自然科学二等奖首位、第二位各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一项,第二位两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首位),二等奖一项(第二位)。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两项(首位),受理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4项。近年来在SCI和EI检索及其它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获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泉城学者,首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高校巾帼建功十大标兵及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  所从事的研究为分布式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交叉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多agent系统的研究;  2.软构件生成及集成环境的研究;  3.支持创新概念设计的协同进化计算技术研究  科研成果  基于分形技术的产品包装及防伪标志创新设计,2009,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位  基于仿生原理的计算智能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2006,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位  支持进化计算的多Agent协同设计系统,2005,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位  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创新概念设计系统,2005, 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位  基于SVM及进化计算技术的创新设计系统,2008,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位  创新设计软构件及集成系统, 2006,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位  多agent系统构造及应用研究,2004,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一位  软构件集成环境的研究,2003,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位  基于软构件的软件开发环境,2002,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位  具有类比学习机制的优化排料系统,2001,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位  创新设计技术研究,2005,山东省软科学成果二等奖,第一位  教学成果  高校教学过程质量保障及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9,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位  面向新世纪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4,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位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009,山东省精品课程,第一位  软件服务外包及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团队,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2010,第一位  在研项目  1. 动态自适应协同进化的学习机制研究,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0004)  2. 动态协同进化计算的学习机制研究,来源: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2008G02)  近年发表文章  1.刘弘. Generative 3D Images in a visual evolutionary computing system.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2010,7(1): 111-125. SCI检索  2. 刘弘,李焱.Generative Design Supported by Evolutionary Computing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Technology,2007,30(1/2): 69-76. SCI检索  3. 刘弘,唐明晰. Evolutionary design in a multi-agent design environment. Applied Soft ComputingJournal, 2006, 6(2): 207-220. 2006.2. SCI检索  4.刘弘,唐明晰,John Frazer. Supporting creative design in a visual evolutionary computing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2004,35(5): 261-271. 2004.5. SCI检索  5.刘弘,唐明晰,John Frazer. Supporting dynamic management in a multi-agent collaborative design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2004, 35(8-9): 493-502. 2004. 8. SCI检索  6.刘弘,唐明晰,John Frazer. Supporting Evolution in a Multi-Agent Cooperative Design Environ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2002,33(6): 319-328. 2002.6. SCI检索  7. 刘弘,唐明晰,John Frazer. Supporting Learning in a Shared Design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2001,32(4): 285-293.2001.4. SCI 检索  8.刘弘,曾广周,林宗楷. A Constructing Approach of Software Agents Using Components. ACM Software Engineering Notes, 1999,24(3):80-84. 1999.3 SCI 检索  9.刘弘,刘希玉. A Computational Approach to Stimulating Creativity in Design.Th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s Science Series 3865,pp 344-354,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6. SCI检索  10. 刘弘,高丽萍,刘希玉. Generative Design in an Agent Based Collaborative Design System。Th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s Science Series 3168, pp105-116,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5. SCI检索  11. 刘弘,李焱.遗传算法在建筑概念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软件学报,2006,17(11)增刊:161-168. 2006.11. EI检索  12.刘弘,林宗楷. 一种支持动态任务分配的协同设计方法.软件学报,2001,12(12): 1830-1836. 2001.12. EI检索  13.刘弘,王静莲. 微粒群优化算法在协同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通信学报,2006,27(11):193-198.2006.11. EI检索  14.刘弘.面向普适计算的多Agent协同设计系统模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7,19(6): 804-810, EI检索  15.刘弘,刘希玉. 支持外观造型创新设计的进化计算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6,18(1): 101-107.2006.1.EI检索  16.刘弘,刘希玉,唐明晰, John Frazer. 支持外观造型创新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3, 15(10): 1258-1262. 2003.10. EI检索  17.刘弘,刘希玉,马丽娜. 支持进化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3, 15(2): 167 -173. 2003.2 EI检索  18.刘弘,郑明春,冯梅. 设计环境中共享学习机制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1, 13 (11): 1029-1034. 2001.11 EI检索  19. 刘弘,崔巍.支持概念设计的多代理环境.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6):.935-940. 2006.12 EI检索  20. Liu Hong, Harmoniou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 Pervasive Environment, Proceedings of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Alexandria, Egypt.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s Ltd. IEEE Press. 2008,pp. 776-780. EI检索  21. Liu Hong.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Niche Sharing Method in a Multi-Agent Cooperative Design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in Design,April 22-24, 2009, Santiago, Chile,IEEE Press. pp 246-252. EI检索  22. Liu Hong, Xu Shijie. Group Animation Path Generation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sation.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in Design. April 14-16, 2010,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pp.37-42 EI检索
  • 刘方爱
  • 个人简历:  刘方爱,教授,博士,山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处处长,博士生导师,网络与网络资源管理博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学术带头人。自1986年工作以来,主讲过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多门计算机主干课程,主编过教材8部,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参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两项,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6项,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2项。近年来在《Science in China (F)》、《Journal of Supercomputer》、《中国科学E》、《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SCI或EI检索及其它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主要围绕并行/分布处理、网络资源管理、网格计算的相关问题而展开。其研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互联网络的系统结构、互联网络的计算模型、信息的获取方法、网络资源管理策略、资源使用方式等相关问题。二是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网络应用的方法及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和教育资源网格等。  目前承担的课题: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光互联网络的拓扑结构、波长指派和路由算法研究”  2.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基于因特网的教育资源网格体系结构和服务理论研究”  3.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基于Intenet的网格体系结构研究”  4.主持国家计算机系统结构开放实验室“基于大规模处理单元的并行算法及性能因素研究”研究  社会兼职:  1.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委员  2.山东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代表性的文章:  1. Liu Fangai,Liu Zhi yong, Zhang Yong Sheng, The embedding of rings and meshes into RP(k) networks, Science In China(F), 2004 vol.47, No.5,669-680 (SCI)  2. Fang’ai Liu, Liancheng Xu, Xinhua Wang ,The Channel Assignment Algorithm on RP(k) Network, ACSAC,LNCS 3740,2005,488-498(SCI,EI收录)  3. Fangai Liu, Ying Song, Broadcast in the Locally k- Subcube-Connected Hypercube Networks with Faulty Tolerance, ICCNMC,LNCS 3615,2005,305-313(SCI,EI收录)  4.Y.W. Chen, H. Shen, and F. Liu, Wavelength assignment for realizing parallel FFT on regular optical networks, The Journal of Supercomputing, 2006, Vol.36,No.1,3–16 (EI)  5. Yawen Chen ,Hong Shen and Haibo Zhang, Hypercube Communications on Optical Chordal Ring Networks with Chord Length of Three, ACSAC 2006, LNCS 4186, pp.337 –343,2006.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6(SCI,EI收录)  6. F.-A.Liu and Y.-W. Chen,Wavelength Assignment of Parallel FFT Communication Pattern on a Class of Regular Optical WDM Networks,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arallel Architectures, Algorithms, and Networks,IEEE Press, Hong Kong, May 10-12,2004,495-500 b(EI)  7. Yawen Chen and Fangai Liu, A Wavelength Assignment Algorithm of Parallel LU Decomposition Communication Pattern on WDM Ring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200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to Business,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Hu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Wuhan, China. Sep.2004,366-371(EI)  8. Liu Fangai, Xu Lian Cheng, The Topological Properties and Network Embedding of RP(k), PDCAT,2005, Dalian,China,21-25(EI)  9. Yawen Chen, Hong Shen, Haibo Zhang, Embedding Hypercube Communications on Optical Chordal, 31 st Annual IEEE Conference on Local Computer Networks –LCN 2006,437-442(EI)  10. Yawen Chen ,Hong Shen, Wavelength Assignment for Parallel FFT Communication Pattern on LinearArrays by Lattice Embedding,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and Technologies (PDCAT’05)(EI)  11. 刘方爱、刘志勇、张永胜,环、mesh嵌入RP(k)网络,中国科学 E,2004,Vol.34,No.8,939-950(SCI)  12. 刘方爱等,光RP(k)网络上Hypercube通信的波长指派算法, 软件学报,2003,Vol.14,No.3: 575-581.(EI收录)  13. 刘方爱等,种异步BSP模型及其程序优化技术,计算机学报Vol.25, No.4,2002  14. 陈亚文、刘方爱, 并行FFT通信模式在一组规则WDM网络上的波长分配,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5,Vol.42,No.7,1231-1234(EI)  15. 刘方爱等,一种互联网络RP(k)及其路由算法, 中国科学(E)2002,32(3):380-385 ( SCI )  16. 陈亚文,刘方爱, WDM光网络上实现Hopfield网络的波长分配算法, 计算机工程,2005,Vol.31,No.3,2005,131-134(EI)  17. 宋莹,刘方爱, 局部k-自立方连通的超立方网络中的广播容错算法, 计算机工程,2004.12, Vol.30,No.23,p:71-73(EI)  18. 陈亚文,刘方爱, 并行LU分解的通信模式在WDM环网上的波长分配算,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5,Vol.26,No.3,404-409(EI)  19. 刘方爱等,一类层次环网络结构及其路由算法,计算机学报2002,25(12):1397-1404(EI收录)  20. 张翠莲,刘方爱,KMP算法在匹配运动估计搜索中应用, 中国图形图形学报,Vol.11,18-21(EI)  21. 陈亚文,刘方爱,张海波,并行BP算法在WDM环网的波长分配,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Vol.40, No.18,149-152。  22. 宋莹,刘方爱, FFT通信模式嵌入环形光网络及其性能分析,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Vol.40,No.21,138-142  23. 宋凤龙,刘方爱, 基于经济的网格Cache接受策略研究, 计算机应用,2005,Vol.25,No.12,2918-2921  24. 李丹丹,刘方爱, 网格环境下资源协同调度算法,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Vol.23,No.5,p34-37  25. 刘方爱,程序cache使用效率分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Vol.40,No.5,19-22。  26. 宋凤龙,刘方爱,网格cache获取资源副本的优化策略,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vol.41,no.22,124-127  27. 沈薇,刘方爱,基于模拟退货算法的数据副本选择策略,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 Vol.32, No.30, 145-149
  • 刘培玉
  • 个人简历:  刘培玉,男,1960年出生,山东临朐人。198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原计算机系)任教,2000年晋升为教授, 1996年开始被聘为研究生导师,2005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现为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山东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系统规划、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软件开发技术。特别是对网络信息过滤模型和入侵检测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开发的“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网络入侵检测与防护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辅助设计系统”、“山东省高校大学IT考试系统” “山东省高校大学IT协助教学系统”、“山东省高职英语课件系统”等软件系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教材8部,主持或参加纵向课题11项,其中“基于AGENT技术的网络资源开发研究”2004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位)、“网络信息过滤系统及光通信网络研究”2006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位)、“网络系统规划模型研究与软件开发”2003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位),并且获山东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正在主持的项目有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基金1项、山东省软科学项目1项、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教育厅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主要社会兼职情况:  1.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2.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委员  3.山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4.山东省高教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5.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山东队总教练兼领队。  近5年省级以上科研奖励:  1.基于Agent技术的网络资源开发研究 200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首位)  2.网络信息过滤系统及光通信网络研究 2006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首位)  3.信息网络及交通网络规划模型研究与软件开发 2003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首位)  4.机群系统结构的互连网络、计算模型和网络优化研究 2004年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第4位)  5.多功能大屏幕液晶显示器的研究与设计,2005年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三等奖(第3位)  6.山东省《大学IT》教学内容改革及辅助教学与考试系统研究 2006年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首位)  7.师范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及课程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2002年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首位)  8.中小学计算机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2002年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2位)  9.山东省科普先进工作者 2003年  在研项目:  1.基于遗传算法的网络信息过滤模型研究及软件开发 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 2005-2007年(首位)  2.基于语义神经网络的网络信息特征分析与过滤算法研究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6-2008年(首位)  3.山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发展规划研究 山东省软科学项目 2006-2008年(首位)  4.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安全管理平台研究 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 2006-2008年(第二位)  近5年完成鉴定项目情况:  1.网络信息过滤系统 2007年1月通过省级鉴定 国内领先水平(首位)  2.基于语义和学习机制的网络信息过滤模型研究与软件开发 2005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 国际先进水平(首位)  3.基于Agent技术的网络资源开发研究 2003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 国内领先水平(首位)  4.《大学IT》网络协助教学系统 省教育厅主持鉴定 国内领先水平(首位)  5.大学IT考试系统 省教育厅主持鉴定 国内领先水平(首位)  6.山东省《大学IT》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研究与实践 省教育厅课题结题 国内领先水平(首位)  7.基于光互联网络的拓扑结构、波长指派和路由算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6年结题(第3位)  8.基于cluster的光互联网络研究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5年结题(第3位)  近5年发表论文情况:  1.Research on network information filtering model based on fuzzy set.ACM刊物(EI 刊源) ISBN 1-58113-955-1 2004.11  2. Intrusion Detection Model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sed on ANN.CAID&CD’2005,HOLAND 2005.4(ISTP检索)  3.Properties of Minimal Mathematics Expectations.《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SCI 检索、EI检索)2005.9  4.Application of Maximum Entropy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CAID&CD’2005,HANGZHOU 2006.4(ISTP检索)  5. Algorithm for Agent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ask Allocation Based Graph Framework ISSAS’2007 (SCI)  6. An Improved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ISSAS’2007 (SCI)  7.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7  8.入侵检测中模式识别匹配算法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  9.SVM和BP相结合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计算机安全》2006.6  10.一种用于垃圾邮件过滤的特征选择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11  近5年主编教材情况:  1.《大学IT实验教程》 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首位)  2.《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2年(首位)  3.《操作系统》 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1年(首位)  4.《计算机文化基础》 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二位)  5.《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 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5年(第二位)
  • 张化祥
  • 个人简历:  张化祥,男,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博士毕业,获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山东师范大学,现为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器学习专委会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泰山学者岗团队成员。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SCI、EI、ISTP收录四十余篇。目前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套,受理国家发明专利7项。为《自动化学报》、《中国图像图形学报》、《山东大学学报》、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knowledge-based systems、information sciences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的特约审稿人。主编《Java语言基础教程》、《Java程序设计》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被国内多个大学选为教材。讲授课程包括《机器学习》、《高级图形学》、《Java程序设计》及《人工智能》。目前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多名。感兴趣的研究包括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多代理技术、集成学习与迁移学习技术、web挖掘技术及知识发现新算法等。  部分论文列表:  1. Huaxiang Zhang. Ensemble selection approach based on spectral clustering. Submitted to neurocomputing (SCI/EI) (revised)  2. Huaxiang Zhang, et al. Transfer learning from unlabeled data via neural networks. submitted to Neural Processing Letters (2010.1.10). (SCI/EI) if=1.05(accepted)  3. Huaxiang Zhang, Zhichao Wang. A Normal Distribution-based Over-Sampling Approach to Imbalanced Data Classification. ADMA 2011, Part I, LNAI 7120, pp. 83–96, 2011. (EI)  4. Xiao-Yan Sun, Hua-Xiang Zhang, Hua Ji. Clustering Based Bagging Algorithm on Imbalanced Data Set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7027, pp. 179-186 ,2011. (EI)  5. Hua Ji, Huaxiang Zhang. Classification with local clustering in imbalanced data set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219-220) 151-155.(EI)  6. Huaxiang Zhang. Transfer Learning through Domain Adaptat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1(6677) 505-512, Advances in Neural Networks,2011. (EI)  7. Jiahong Zhang, Huaxiang Zhang. Bagging ensemble based on fuzzy c-means, 2010 Third Int.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10,1828-1831.(EI)  8. Huaxiang Zhang, et al. Creating ensembles of classifiers with deflection, 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10, (161) 1790-1802. (SCI/EI) if=2.551  9. Huaxiang Zhang, et al. SCTWC: An Online Semi-supervised Clustering Approach to Topical Web Crawlers. applied soft computing, 2010,(10) 490–495. (SCI/EI) if=2.415  10. Wei Liu, Huaxiang Zhang. Inductive Transfer through neural network error and dataset regrouping. IEEE Int. Conf.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2009, 777-781.(EI)
  • 王红
  • 个人简历:  王红,女(1966-),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1年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讲授《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多门专业课,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教学科研成果:  1 2006.9 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二等奖 1/5  2 2006.12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5  3 2007.4 山东省科技厅 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5/5  4 2004.11 山东省科技厅 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4/4  5 2004.9 山东师范大学 优秀教学奖 独立  6 2005.9 山东师范大学 优秀教学奖 独立  7 2003.12 山东师范大学 大学生良师益友 独立  科研项目:  1 2003.1-2005.12 基于移动代理的虚拟专用网技术研究(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03BS009) 项目负责人,总体设计与组织 已完成  2 2006.12-2008.12 山东省博士后择优资助科研项目200602005) 项目负责人 进行中  3 2000.1-2001.1 面向agent软件工程方法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98G07103) Agent理论研究 已完成  4 2000.1-2002.1 基于软构件的多agent系统构造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9975010) 多Agent理论研究 已完成  5 2001.1-2002.6 基于mobile agent范型的迁移工作流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1G03) 移动Agent理论研究 已完成  6 2000.9-2002.1 分布式软件构件继承框架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Q99G07) 软构件技术 已完成  7 2006.1-2008.12: 面向目标的迁移工作流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573169) 主要成员 进行中  发表论文:  1 2001.4 可移动Agent系统位置透明通信的实现 8000 1/3 计算机学报  2 2002.2 基于Java的Agent强迁移 8000 1/3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3 2005.8 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 45万 1/3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 2006.1 动态web数据库技术 45万 1/3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 2001.9 An Efficient Control Mechanism of Mobile Agents 8000 1/3 IEEE会议论文集  6 2001.10 An Approach for Mobile Agent Reliable 8000 1/3 计算机辅助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  7 2001.10 STUDY ON MOBILE AGENT LOCATION TRACKING 8000 1/3 计算机辅助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  8 2001.9 Migration Method of Mobile Agents Based on Java 7000 1/3 CSCW国际会议论文集  9 2002.9 一种高效的移动agent控制机制 6000 1/3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0 2003.9 基于共享空间的移动Agent的交互 6000 1/3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1 2001.4 网络安全问题浅析 6000 1/3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12 2002.1 计算机系统结构 20万 1/3 审计出版社  13 2005.9 基于移动代理的虚拟专用网安全系统 6000 2/3 计算机应用  14 2006.9 VPNAgent系统连接迁移机制 6000 2/3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5 2005.6 一个用于VPN安全机制的移动代理系统 6000 2/3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16 2006.2 基于J2ME/Mobile SVG的移动位置服务 6000 2/2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17 2006.3 基于J2ME的手机邮件系统的研究 6000 2/2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18 2006.5 基于J2ME的移动电子商务研究 6000 2/2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19 2006.5 基于P2P网络上移动agent的web服务发现机制 6000 2/2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 2007.6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调度模型研究 6000 2/3 科技信息
  • 段会川
  • 个人简历:  段会川,教授,硕士,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部主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师范大学总支委员会委员。自1992年起在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计算机系、信息管理学院)任教,担任计算机网络、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实用Internet、计算机专业英语等硕士及本专科课程的教学任务。主编或参编著作3部,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获省级、校级科研奖励10次,主持厅局级横向科研项目5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5项。在2005-2006和2006-2007年度本科教学工作中,因教学效果突出,获校级优秀教学奖。在2005年度研究生教学工作中,因教学效果显著,获校级优秀研究生教学奖。  个人网站:http://www.hcduan.org  科研项目:  1 山东省中小学等级证书考试系统,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主持,2002-2006  2 山东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网,世界卫生组织项目子课题,主持,2003-2005  3 山东省老龄信息管理系统,山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主持,2003-2005  4 济南市自学考试网上毕业申报系统,济南市自学考试办公室,主持,2004-2007  5 基于SVM及进化计算技术的创新设计系统,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参与,2005-2007  6 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可视化协同设计系统,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参与,2004-2006  7 创新设计软构件及集成系统,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参与,2003-2005  科研成果:  1 创新设计软构件及集成系统,山东省科技进步2等奖,第3位,2006.12  2 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创新概念设计系统,山东省自然科学2等奖,第3位,2005.12  3 支持进化计算的多Agent协同设计系统,山东省科技进步2等奖,第3位,2005.12  4 创新设计技术研究,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第3位,2005.3  5 中小学信息技术考试系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3等奖,第1位,2003.12  硕士研究生指导工作情况:  自2001年以来, 先后担任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指导工作。先后指导了23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有13名已经毕业。张海波同学毕业后去了澳大利亚阿得莱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计算机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他的网址:http://www.acorn.net.au/show/person/?1023 谢术富同学毕业后去了中科院计算所数字媒体中心攻读博士研究生,他的网址:http://www.jdl.ac.cn /user/sfxie/index-cn.html 赵培英同学毕业后去了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李亚伟同学毕业后去了山东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工作。姚进学学毕业后去了山东轻工业学院计算机系工作。其他同学毕业后在高校或企业工作。  发表论文和著作:  1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副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7  2 卫生监督―检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V6.0,独立,计算机软件著作,2003.9  3 FrontPage 2000融会贯通,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7  4 Huichuan Duan, Xiyu Liu, Hong Liu, A Nonuniform Quantization of Hough Space, in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ICPCA07), July 26-27, 2007, Birmingham, UK  5 段会川,李亚伟,刘乃文,姚进,基于XML的信息技术试题标记语言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 P106-109  6 段会川, 张海波, 张曙光, 寿思诚, 刘弘, 基于模糊理论的仪表数字识别研究,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4(4), P39-41  7 Huichuan Duan, COM Based Application Design, CAID 2000, 2001.9  8 Xiyu Liu, Hong Liu, Huichuan Duan, Design Optimization by Functional Neural Networks, CSCWD 2005, 2005.5  9 Hong Liu, Xiyu Liu, Huichuan Duan, Supporting Creative Thinking in Design with Genetic Algorithm, CSCWD 2005, 2005.5  10 李亚伟, 段会川, 姚进, 张海波, Native XML数据库及其应用研究,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4(4): P31-32  11 张海波, 段会川, 李亚伟, 姚进, 基于UML的组件建模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1): P116-118  12 张海波, 段会川, 张曙光, 刘弘, 一种数字仪表显示值快速识别方法,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 P226-229  13 姚进, 段会川, 寿思诚, 刘弘,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试卷难度分布研究,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4(9): P66-68
  • 杨峰
  • 杨峰,男,1964.2 生,汉族,教授,通信工程系主任。 1981.9 – 1985.6 在山东大学电子系学习(本科),获学士学位; 1985.9 – 1988.6 在山东大学电子系学习(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1988.8 – 今 在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计算机系)教学  主授课程: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电路分析基础、电子设计自动化、计算机绘图、微波技术与天线。  已完成的科研项目或开发的产品:  1、心房波采集及神经刺激器  2、金属结晶炉的微机控制系统  3、袖珍式心电记录器  4、磁翻转式广告显示屏  5、语音提示式交换机  6、锻造加热炉微机控制系统  7、多点焊机微机控制系统  8、各种规格的LED显示屏  获奖情况  创新设计软构件及集成系统,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第四位  主要科研学术成果  1.二值图像中基于连通集的滤波算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6月21卷2期 PP27-29 第一作者  2.LD抽运 Nd: YVO4 1.34μm 激光器及其热效应研究, 量子电子学报 2006年1月23卷1期 PP42-45 第二作者  3.LD抽运 Nd: YVO4 1.34μm 激光器及其倍频特性, 光电工程 2006年2月33卷2期 PP50-53 第二作者  4.一种优化排料方法及其数学描述, 山东科学 2006年8月19卷4期 PP68-71 第三作者  5.基于DWT的图像数字水印算法研究,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06年6月3期 PP121-123 第二作者  6.Q-switched and Mode-locked Characteristics of Cr4+:YAG Crystal, 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 2006.8 Vol.12 No.3 PP145-149 第二作者  7.基于多分辨率分解的图像数字水印算法,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12月21卷4期 PP22-26 第一作者  8.小波阈值图像去噪研究与应用, 微计算机信息 2006年10月22卷10-3期 PP293-295 第三作者  9.一个非自治混沌电路的同步实现及其保密通信应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3月22卷1期 PP25-28 第二作者  10.一种由微机到LED显示屏的图像信号传输的实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6月22卷2期 PP27-29 第二作者  11.一种改进的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 微计算机信息 2007年6月18期 PP46-47 第二作者  12.运用AHP方法实现空调冷热源方案的优选, 微计算机信息 2007年7月19期 PP309-310 第二作者  13.YZ袖珍式心电记录器的研制, 微计算机信息 2007年7月20期 PP78-79 第一作者  14. 一种使用双簇首的分簇路由协议的研究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9月22卷3期 PP27-29 第一作者  15.服务器产品生产过程中老化时间的推算与设定,科技信息 2007年3月 9期 PP4-5 第二作者  16.分组调度算法在工作流技术中的应用,科技信息 2007年4月 11期 PP117-118 第二作者
  • 卢洪武
  • 卢洪武,1957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1980年从部队转业后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专业,1984年7月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在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部学习通信及计算机应用课程一年。1987年3月至2011年7月在山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和传播学院从事卫星电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及教学工作。1998年被聘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生导师。2004年1月至2011年7月任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主任。2004年12月晋升教授,2012年8月后在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卫星电视信号的接收及传输技术,卫星天线的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近几年主要研究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及电子技术应用。  目前承担的课题:  1. 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课题“远程操控数字卫星天线控制器的研制”,第一位  2. 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基于10KV线路电流测量的防窃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第二位  科技获奖:  1.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壹等奖,车载式卫星天线控制器,2002,第一位  2.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贰等奖,开放系统中无离子束反转激光的研究,2003年,第三位  3.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叁等奖,三维位移场电子散斑干涉测量技术与系统,2005年,第二位  4. 山东省科技进步贰等奖,焦炉物料配送计算机控制系统,2005年,第四位  5.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叁等奖,激光电子散斑载频相移技术与三维位移场测量研究,2006,第二位  6.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叁等奖,原子系统中的量子干涉效应及相干控制的理论,2006年,第三位  7. 山东省科技进步贰等奖,焦炉开闭器智能巡视控制系统,2006年,第五位  教学获奖:  1. 山东省教学成果贰等奖,加强电子信息学科专业技术课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2009,第一位  2. 山东省高校优秀实验成果叁等奖,HCM系列弹跳高电脑测试仪,2000,第一位  3. 山东省高校优秀实验成果叁等奖,体育高考篮.排球专项自动测试自动记录系统的研制,2002,第一位  4. 山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7  5. 山东师范大学2004至2005学年优秀教学奖,2005  6. 山东师范大学2005至2006学年优秀教学奖,2006  7. 山东师范大学第四届“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2009年  8. 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山东赛区指导教师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2011  鉴定项目:  1. 山东省科技项目,外双向式卫星数字通信系统,2002年鉴定为国内领先,第五位  2.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基于语义的Web中多媒体信息个性化搜索系统2006年鉴定为国内领先,第四位  3.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项目,SSD-1型智能声光报警器2004年鉴定为国内领先,第四位  4.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项目,体育考试篮球专项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2005鉴定为国内领先,第一位  5.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项目,转炉烟气净化回收微差压智能控制系统2010鉴定为国内领先,第二位  硕士研究生指导工作情况:  1998年开始,先后担任教育技术学、信号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指导工作。先后指导了35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有32名已经毕业。85%在北京、天津、武汉、杭州和省内高校从事教学和信息技术管理工作;有3名同学毕业后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有4名同学分别考取上海海事局、河北省文化厅、潍坊市委组织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级法院的公务员。其他同学毕业后在高职、中职、中小学或企业工作。  发表论文:  1. 卢洪武,谭金波.体育考试篮球专项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  2. 卢洪武.数字卫星电视接收系统链路计算.山东科学. 2003.(3)  3. 卢洪武.卫星天线跟踪控制方法研究.卫星通信广播电视.2003. (5)  4. 卢洪武.LNB极化与卫星位置的关系.卫星通信广播电视.2003.(12)  5. 卢洪武.数字卫星电视接收关键技术探讨.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  6. 卫星多媒体传输系统研究.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2)  7. 开放三能级无反转激光系统的一个普遍模型.光电子?激光.2002.(10).IE检索  8. 田淑芬,张郡亮,卢洪武,樊锡君.开放的ladder型无反转激光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光电子?激光, 2003.(3). IE检索  9. 孙熙,卢洪武.浅谈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与建设2004.6(2)中文核心  10. 卢洪武,李天平,杜军,周茂霞,史玉龙.数字卫星天线跟踪控制器的研制,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2(4)  11. 卢洪武,赵宁,郇玉龙.体育高考投篮自动测试系统设计.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7.(4)  12. 孙梅梅,卢洪武,刘伟.液位自动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7.(11)  13. 卢洪武,刘伟,孙梅梅.国旗升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电子制作. 2007.(4)  14. 魏勋,卢洪武.土壤水分测量仪的设计.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7.(12)  15. 梁蓉,卢洪武.用AT89C51单片机设计智能家用电热水器.电子制作, 2007.10(2)  16.张洪波,吴迅,卢洪武.应用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的设计.电子世界, 2008.11  17.杨艳玲,王蕾,刘中波,卢洪武,樊锡君.自发辐射诱导相干对开放的Ladder型系统无反转激光增益瞬态演化的影响.物理学报2009.(5).SCI检索  18. 卢洪武.谭金波.周茂霞.篮球专项测试信息显示系统的设计.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3)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88号
  • 电话:
    %u0030%u0035%u0033%u0031—%u0038%u0036%u0031%u0038%u0030%u0038%u0030%u0034
相关推荐
甘肃政法学院师资好不好,甘肃政法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华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华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贵阳中医学院师资好不好,贵阳中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师资好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北政法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政法大学师资怎么样 海南医学院师资好不好,海南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